412台中市大里區中興路二段671巷110號
星期一 - 星期五: 9:00 - 17:00 / 國定假日休息

人工飼養鴕鳥的優點

人工飼養鴕鳥的優點

一、鴕鳥是低污染的養殖產業
鴕鳥為草食性,食物在腸道發酵完全,且飲水量少,因此糞尿少且不臭,有食糞現象,故不須投資鉅額資金於污水處理,其近乎無污染的優點,非常符合目前講究環境保護的台灣畜牧政策。

二、增加環境農牧地之使用
(一)對環境及氣候適應力強
鴕鳥是熱帶動物且是遠古動物,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在寒帶地區也有不錯的發展(如加拿大等等),所以不需嚴格土地、環境或氣候選擇。
(二)飼養設備成本低
成鳥好照顧,除了雛鳥需要畜舍設備,中鳥以上只需圍籬就可飼養,目前台灣廢耕、離牧的農牧用地甚多,可增加其利用率。

三、增加就業機會
鴕鳥場工作較其他經濟動物減少許多,且成鳥好照顧,鴕鳥養殖將可帶動鴕鳥屠宰、肉品、羽毛、皮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鴕鳥經濟年限長
(一)鴕鳥抗病力強,沒有狂牛症與口蹄疫的困擾,且鴕鳥壽命長達70年,可持續繁殖至42歲,每年產約60個蛋,約可孵出30隻小鴕鳥。
(二)飼料效益與鵝及火雞接近,而高於肉牛及羊。以一隻母鴕鳥與一隻母牛的產肉量之比較為例:
1、母鴕鳥以平均年產30隻鴕鳥計,每隻鴕鳥一年後屠宰平均可得約30公斤鴕鳥肉,總計約可得肉品900公斤,以及30張價值遠高於牛皮的鴕鳥皮。
2、母牛可產1胎小牛,飼養一年重約600公斤,屠宰後可取得牛肉約200公斤及1張牛皮。

五、深具休閒觀光潛力
鴕鳥本身可騎乘,鴕鳥肉又可食用,其副產品都有很好的利用性,在南非的鴕鳥園都為其重要的休閒主題樂園。

關於鴕鳥的營養與飼料

1.鴕鳥消化生理的特徵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 < 許振忠教授 >

一、消化系統的特徵

鴕鳥是屬於單胃草食性禽類,其消化系統的構造,與一般單胃動物或其它禽類不同;也與反芻動物不同。野生鴕鳥發源於非洲的一些乾旱地區(如南非、東非、索馬利、撒哈拉沙漠等),其消化系統演化成可利用低品質、體積大的高纖維飼料,飼料在消化道中停留的時間長,使纖維得以充分發酵。鴕鳥消化系統的特徵列述如下:

(一)口腔
鴕鳥與其它禽類相似,無牙齒,唾液中不含消化酶;舌頭發育不全,光滑呈三角形,尖端鈍,位於喉頭基部;鴕鳥將食物蓄積在口腔後部的小凹陷處,形成小團,然後伸頸吞嚥下去。

(二)喙
喙是鴕鳥的採食器官,分上喙與下喙兩部分,類似反芻動物門齒的切斷作用,能夠咬斷牧草及其它植物,通常以強有力地扭動頭部幫助撕裂植物。。

(三)食道
位於頸部的右側;食道長且易擴張,無嗉囊,直通腺胃,與腺胃之間無明顯的界線;食道的上端成袋狀,用以蓄積食物,採食時,食物先在口腔中形成食團,吞嚥時可看到食團沿著食道向下滑動,食道的末端連接腺胃。由於食道易於擴張,不大會發生阻塞,故容易吞食大塊食物或異物,致使此種食物或異物無法通過腺胃與砂囊間的孔道,因而引起食滯。

(四)胃
鴕鳥的腺胃與其它禽類相同,分為腺胃(前胃)與筋胃(砂囊)。鴕鳥的腺胃大具儲存食物的功能,可分泌消化酵素(胃蛋白酶)為胃部消化的開始點,並有發酵纖維食物的功能,在腺胃內容物中有高量的揮發性脂肪酸。在腺胃的後部有一呈球狀的筋胃俗稱砂囊,砂囊內含有石礫,隨著砂囊的收縮與舒張,石礫對食物(特別是纖維部分)進行物理性消化,砂囊中的石礫通常不會排出,不過會不斷磨損,因此在缺乏石子的牧草地上或欄舍內飼養,需給予小石礫,但不能提供太多碎石或沙子,以防採食太多而引起食滯死亡。鴕鳥是否應給予石礫,目前尚有爭議,不過在無石礫的草地及欄舍,給予少許石樂應是肯定的,石礫大小為指甲大小之一半,出生時大約1米粒大小,每天4~5粒,一般在第三週齡起供給。

(五)小腸
鴕鳥的小腸與其它禽類比較,長度相對較短,約佔全腸道的36%,相對於雞的90%,顯然較短(表1-1)。鴕鳥無膽囊,僅有膽管開口於十二指腸。

(六)盲腸
鴕鳥的盲腸成對發達,可使纖維充分發酵,二條盲腸長短不一,尖端呈黑色,右邊一條稍長。

(七)結、直腸
鴕鳥的結直腸與其它禽類不同,異常發達,長且大而呈多結狀,許與林(1996)在國內實際解剖成年母鴕鳥,其結直腸長度9公尺(表1-2),佔據後半部腹腔的大部份,尤其是右側;結直腸是食物發酵的另一處所,結直腸近端直徑大於遠端,纖維發酵在前半部,後半段主要為吸收水份。

二、鴕鳥對纖維的消化
鴕鳥在二個月齡內,其腹腔內容物變異極大,出生後幾天內,腹腔內大部分被卵黃囊佔據,隨後由於卵黃被吸收,而使卵黃囊變小,同時胃腸發育體積增大,幾週後則幾由胃腸道佔據,伴隨著胃腸道的發育,纖維質的消化率隨之提高,此與腸道微生物的發育有關;其對纖維消化率的高低因年齡不同而異,3週齡的雛鳥與成鳥比較,對纖維的消化能力僅約成鳥的10%,6週齡時為45%,10週齡時為85%,17週齡時為95%;對植物細胞壁物質(中洗纖維)的消化率,在3、6、10、17及120週齡時分別為6.5、27.9、51.2、58.0及61.6%(表3-1)。

鴕鳥是唯一由腺胃開始即有發酵作用的禽鳥類,在腺胃與砂囊發酵產生的蛋白質與揮發性脂肪酸(VFA),可由小腸吸收,而在盲腸及結直腸前半段發酵亦有蛋白質與VFA產生,但僅VFA可由大腸內壁吸收,蛋白質則由糞便排出,腸道產生的VFA提供能量,故一般以家禽的飼料原料營養標準計算鴕鳥飼料,其能量常會低估,例如苜蓿粉(alfalfa meal) 在雞的ME值約為1200kcal/kg,而在鴕鳥則可達2127kcal/kg,又如含1983kcal/kg ME(以雞為標準計算)的飼料,以鴕鳥測定,在3週齡時為1731kcal/kg,6週齡時為2337kcal/kg,10週齡時為2684kcal/kg,17週齡時為2739kcal/kg,至120週齡時為2801kcal/kg(表3-1),故飼料ME含量因年齡不同差異甚大,在成鳥時高出雞隻甚多。

表3-1   鴕鳥對代謝能、中洗纖維與脂肪的消化率  

項目

 ME(kcal/kg)

NDF消化率%

脂肪消化率,%

年 齡 /飼料中之值

1983

 33.3

87

3 週齡

 1731a

6.5a

44.1a

6 週齡

2337b

27.9b

74.3b

10 週齡

2684c

 51.2c

 95.7c

17 週齡

 2739cd

 58.0d

 91.1d

120 週齡

 2801d

61.6d

92.9d

SE

75

4.5

  3.7

a,b,c,d: p < 0.05                                                         資料來源:Angel (1993)

三、鴕鳥對脂肪的消化
鴕鳥缺乏膽囊來儲存膽汁,對脂肪的消化能力,因年齡不同而異,孵化不久的雛雞對脂肪的消化能力甚低,不過在3週齡時,即可達到成鳥的44~50%,Angel(1993)之報告指稱3、6、10、17及120週齡的鴕鳥對脂肪的消化率分別為44.1、74.3、85.7、91.1及92.9% (表3-1)。

四、鴕鳥消化道食糜通過速率
食糜通過鴕鳥消化道的時間遠較其它禽類為長,平均約為36~48小時,例如6.8公斤的鴕鳥食糜通過腸道的時間為38小時,48公斤時為48小時(Angel et al., 1995),同樣平胸禽類的鴯鶓(emus),平均僅約5~6小時。鴕鳥由於食糜通過速率慢,故一般認為在飼糧的更換時亦必須緩慢,約需7~10天,以免造成腸道發酵異常,使腸道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甚至死亡。

五、參考文獻
(一)許振忠、林子恩。1996。鴕鳥解剖特徵(未發表資料)。
(二)Angel, C. R. 1993. Research update: Age changes in digestibility of nutrients in ostriches and nutrient profile of eggs as an indicator of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hen and chick. 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vian Veterinarians.. pp 275-281.

2.鴕鳥的營養需要

2.鴕鳥的營養需要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許振忠教授>

一、營養分的分類

動物所需的營養分,依實用立場可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與水分等六大類。碳水化合物在一般穀物中含量豐富,與脂肪同為能量的來源,在體內可轉變為脂肪蓄積;脂肪每單位重量所含的能量為碳水化合物的2.25倍,為動物主要能量來源,飼糧脂肪的特性影響動物屠體脂肪性質甚大;蛋白質為分子量甚大的化合物,為動物身體的重要成分,在肌肉、皮毛、血液、組織等均以蛋白質為主要成分,且在乳、肉、蛋中含量亦多,為動物生命維持、產品生產等重要機能所需的營養分;礦物質又稱為無機元素,時常與其他無機元素或有機化合物形成監類存在,為動物體成分及代謝所必需,例如骨與齒成分中含多量的鈣與磷,各礦物質間有些存在相互干擾的現象,故需維持平衡;維生素為動物維持生命所需要的一種有機化合物,動物體僅需要少量便可供正常生長

二、營養分需要量
鴕鳥的營養分需要量,受環境條件、運動量及緊迫等因子的影響而異,至目前為止所知尚非常有限,亦尚無營養標準,能量與胺基酸(蛋白質)的需要量,最早大都由生長曲線和屠體成分分析來估計,營養分的需要量包括維持、生長及生產的需要。目前所知鴕鳥飼糧胺基酸需要量,以含硫胺基酸為第一限制胺基酸,在一般穀物與芻料中甲硫胺酸不足需補充,而離胺酸可能是第二限制胺基酸,另纖維雖非必需營養分,但因鴕鳥腸道中微生物發酵,需有較高量的纖維方能維持其功能。

表3-2. 0~3月齡雛鴕鳥的增重與採食量

日齡

期末體重

平均隻日增重

平均隻日採食量

,g

 

kg

kg

配合飼料**

青飼料***

出殼

0.81

 

 

 

0~10

1.19

39

38

80

11~17

1.89

100

66

176

18~24

3.01

160

151

457

25~31

4.43

200

198

579

32~45

9.08

310

326

978

46~59

12.12

220

350

945

60~73

16.59

345

571

2037

74~87

23.53

470

741

2634

品種為非洲鴕鳥 資料來源:崔(1999)
*含粗蛋白質19%
***青飼料為黑麥草


表3-3即是以生長曲線及屠體分析估計能量與主要胺基酸的需要量;目前種鳥與肉鳥在生長期間所使用的營養分需要量標準,一般未嚴格區分,不過作為種鳥者,不宜過於肥胖,應保持良好的體型狀況,體型狀況可依三個部位判斷,第一個部位為背部,背脊椎骨低於背線者屬過肥胖,背部成弧形平滑為良好,如背脊椎骨突出則太瘦;第2個部位為腹部,腹部呈卵圓形者為良好;第3個部位為翼下腿前方肋體部位,僅少量脂肪沈積,觸摸時無皮下脂肪塊者為適當。種鳥如太肥由皮膚顏色亦略可判斷,呈黃色則太肥,呈藍色則嫌太瘦。在非繁殖季節即應控制飼料供給量,減輕體重。肉鳥則以快速生長及增重經濟為原則。

以上鴕鳥營養分分期有的是依年齡,有的是依體重,各地區或飼養場的區分法均不甚一致。其營養需要量列如表3-3~8。而表3-2列示0~3月齡鴕鳥的增重與飼料採食量,一般配合飼料與青飼料比為1:2~4。產蛋鴕鳥配合飼料日給予量約1.5~2.0kg,依體重及產蛋量適當調整。在育雛階段,尤其是孵化後2~3週齡,高蛋白質飼糧常造成雛鴕鳥生長過快,亦導致腳的問題(如X型腳),採取使用較低蛋白質(低於16%)飼糧,則可減少腳部出現問題,此在鴕鳥場出現腳部問題時可採用,飼養至8週齡左右。當然蛋白質較低,其生長增重較差,不過在更換相同飼糧後,即會產生補償作用。

鴕鳥產蛋期營養的需要量與期產蛋量的多寡有關,一般鴕鳥生長達14個月齡時,其體重已接近成熟年齡,體重再增加有限,故此時期至性成熟階段,其營養需要與維持需要接近。但在性成熟以後為應付產蛋需要則應增加營養供給,必須在約產蛋前18天增加。表3-6列出計算鴕鳥產蛋期胺基酸之需要量,然後再由其營養分的可消化率計算每日應供給鴕鳥多少飼料。為了種蛋能有良好之孵化率與幼雛,產蛋飼糧中應含充分的必需脂肪酸,魚粉及植物油為良好的供給源。在目前的飼養方式中,公鳥與母鳥同欄飼養,公鳥給予母鳥飼糧,從營養的觀點而言,甚為不合理,因高量的鈣會抑制錳與鋅的吸收,而影響公鳥的精子性狀,此點可由降低飼糧鈣含量而另設補鈣槽,供母鳥自由攝食來解決。以完全配合飼料餵飼鴕鳥,而不再供給青飼料,可省去計算青飼料採食量及營養成分,其營養含量參考表3-3。表3-3列示之飼糧營養需要量顯示,其能量較低,蛋白質稍高,我認為此在鴕鳥場管理良好具有經驗的飼養者可採用,在肉鳥可加速鴕鳥之生長,縮短飼養時間,且可改善屠體品質,減少屠體脂肪,提高皮之品質,在種鳥可免過肥而影響繁殖性能。表3-8中未列出之維生素與礦物質,可參照表3-4及表3-5所示。

表3-3. 鴕鳥實用飼糧中營養分之推薦用量*

類別

育雛期

生長期

肥育期

維持期

產蛋期

月齡

0~3

3~6

6~12

 

 

體重(kg)

0.8~30

30~65

65~100

 

 

代謝能(Kcal/kg)

2700

2550

2390

2295

2390

粗纖維(%)

5.0

10

12

18

12

粗蛋白質(%)

20

17

14

10

18

離胺酸(%)

1.05

0.90

0.75

0.60

0.91

甲硫胺酸(%)

0.43

0.37

0.28

0.28

0.42

蛋硫胺酸(%)+

 

 

 

 

 

胱胺酸(%)

0.78

0.69

0.53

0.43

0.72

鈣(%)

1.45

1.35

1.20

1.00

2.50

有效磷(%)

0.73

0.65

0.45

0.35

0.60

*本配合飼料與青飼料比為1:2~1:4;粗脂肪含量應在8%以下。

表3-4. 鴕鳥的營養指南(需要)

營養分

育雛期

生長期

肥育期

留種期

產蛋期

0~9週齡

9~42週齡

42週齡~出售

42週齡~性成熟自產蛋

前4~5週齡


代謝能
kcal/kg

2465

2450

2300

1980~2090

2300

粗蛋白質,%

22

19(18)

16

16

20~21

總含硫胺基酸,%

0.70

0.68

0.60

0.60

0.70

甲硫胺酸,%

0.37

0.37

0.35

0.35

0.38

離胺酸,%

0.90

0.85

0.75

0.75

1.00

粗纖維,%

6~8

9~11

12~14

15~17

12~14

中洗纖維,%

14~16

17~20

19~22

24~27

22~24

鈣,%

1.50

1.20

1.20

1.20

2.4~3.5

非植酸磷,%

0.75

0.60

0.60

0.60

0.70

維生素A, IU/kg

11000

8800

8800

8800

11000

維生素D3, IU/kg

2640

2200

2200

2200

2200

維生素E, IU/kg

121

55

55

55

110

維生素B12,μ/kg

40

20

20

20

40

氯,mg/kg

2200

2200

1900

1900

1900

銅,mg/kg

33

33

33

33

44

鋅,mg/kg

121

121

88

88

88

錳,mg/kg

154

154

154

154

154

碘,mg/kg

1.10

1.10

0.88

0.88

1.10

鈉,%

0.44

0.44

0.44

0.44

0.44

<資料來源: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推廣服務資料>


表3-5. 鴕鳥實用飼糧中微量礦物質最低需要量

營養分

最低需要量

最大耐受量

鈉,%

0.15(0.25,0.25,0.25)

 

氯,%

0.12

飼糧食鹽含量4%

鉀,%

0.30

 

鎂,%

0.07

0.60%

錳,mg/kg

100(120,80,120)

2000mg/kg

鋅,mg/kg

80(80,50,90)

2000mg/kg

鐵,mg/kg

80(160,160,160)

1000mg/kg

銅,mg/kg

20(20,15,20)

500mg/kg

硒,mg/kg

0.20(0.3,0.2,0.3)

5mg/kg或更低

碘,mg/kg

0.40(0.6,0.6,1.0)

50mg/kg


附註:( )中之數字為:崔保維,1999年推薦之鴕鳥飼糧0~月齡、6月齡以上及產蛋期之需要量。 資料來源:同表1-1

表3-6 . 鴕鳥實用飼糧中維生素最低需要量

營養分

最低需要量

營養分

最低需要量

維生素E(育雛 期/生長期), IU/kg

25(30,10,30)

膽鹼,mg/kg

1500(1000,500,750)

維生素E(繁殖期),IU/kg

75

葉酸,mg/kg

1.5(2,1,1.5)


維生素A,IU/kg

8000(12000,8000,12000)

菸鹼酸,mg/kg

75(80,30,60)

維生素D3,ICU/kg 1500

(3000,1500,3000)

泛酸,mg/kg 14

(18,8,18)

維生素K,mg/kg

2(3,2,3)

吡哆醇,mg/kg

5.5(8,3,6)

維生素B12,mg/kg

0.01(0.1,0.02,0.1)

核黃素,mg/kg

4.0 (12,6,9)

生物素,mg/kg

0.2(0.3,0.10,0.2)

噻胺,mg/kg

2.0(4,2,3)


附註:( )中之數字為:崔保維,1999年推薦之鴕鳥飼糧0~月齡、6月齡以上及產蛋期之需要量。 資料來源:同表1-1

鴕鳥雖發源於沙漠地區,不過水對鴕鳥亦甚為重要,4~6個月齡鴕鳥缺水24小時,則飼料採食量降低45%,缺水48小時減少飼料採食量67%,體重減少31%(Levy et al., 1990),故必須供給足夠的水分。Degen et al. (1991)指稱鴕鳥飲水量為飼料採食量(乾基)的1.8至2.6倍,較一般家禽為低,一般家禽約為2至3.5倍,因氣溫不同而異。

表3-7. 鴕鳥產蛋高峰期胺基酸需要量(g)

項目

維持需要量
(體重,kg)

產蛋需要
(產蛋,kg)

100

105

110

1.2

1.4

1.6

蛋白質

67

69

72

119

138

158

精胺酸

5.70

5.82

6.12

3.56

4.15

4.74

離胺酸

5.78

5.95

6.21

6.41

7.48

8.55

甲硫胺酸

1.86

1.90

2.00

2.67

3.10

3.56

胱胺酸

0.89

0.92

0.96

-

-

-

組胺酸

2.54

2.61

2.73

1.91

2.20

2.50

羥胺酸

3.54

3.64

3.80

6.85

8.00

9.13

白胺酸

6.90

7.14

7.45

9.00

10.50

12.00

異白胺酸

3.50

3.60

3.76

4.55

5.30

6.10

苯丙胺酸

3.82

3.90

4.10

4.06

4.67

5.30

色胺酸

0.73

0.75

0.78

-

-

-

纈胺酸

4.32

4.46

4.65

5.50

6.40

7.30

資料來源:Du Preez (1991)

表3-8. 鴕鳥飼糧營養分含量

飼糧類別

月齡

代謝能(kcal/kg)

粗蛋白質(%)

粗纖維(%)

育雛期

0~3

2630

20

10

生長期

3~11

2390

16

14

肥育期

11~14

2150

12

16

產蛋期

 

2150

14

16

資料來源:Kreibich and Sommer (1995)
使用此營養標準可以不再補充青飼料

三、參考文獻
(一)崔保維。1999。鴕鳥養殖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北京。
(二)Angel, R., S. Scheideler and J. Sell. 1995. Ostrich nutr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ustralian Ostrich Association Conference. pp15-24. Queenland, Australia.
(三)Degen, A. A., M. Kam, A. Rosenstrauch and I. Plavnik. 1991. Growth rate, total body water volume, dry matter intake and water consumption of domestic ostriches (Struthio camelus). Animal Production 52:225-232.
(四)Du Preez, J. J. 1991. Ostrich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in Recent Advances in Animal Nutrition in Australia. Amidale: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P. 278.
(五)Kreibich, A. and M. Sommer. 1995. Ostrich Farm Management. Landwirtschaftsverlag GmbH, Münster-Hiltrup, Germany.
(六)Levy, A., B. Perelman, M. Grevenbrock, C. Creveld, R. Agbaria and R. Yagil. 1990. Effect of water restriction on renal function in ostriches (Struthio camelus). Avian pathology 19:385-393.

3.鴕鳥的飼料原料

3.鴕鳥的飼料原料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許振忠教授>

野生鴕鳥採食飼料種類相當廣泛,各種植物、種子、野果、野花及昆蟲等均採食,鴕鳥經人工飼養後,其配合飼料原料常用的有
(1)粗料:苜蓿草、禾科牧草等
本省鴕鳥飼養場亦常使用如甘藷莖葉及蔬菜莖葉。
(2)精料:玉米、大豆粕、小麥副產物、魚粉、肉骨粉、血粉、糖蜜、貝殼、石灰石、蛋殼、胺基酸與維生素及礦物質添加物等,特別要提出的是,鴕鳥年幼時對脂肪的消化能力低,3個月齡以下的鴕鳥飼料脂肪含量不宜超過5%,由於成年鴕鳥對纖維的消化率高,故宜儘量使用纖維質飼料,以降低飼料成本。
就一般鴕鳥飼料原料組成而言:
●在育雛前期料中穀物約佔55%左右,不添加纖維質飼料
●育雛期飼料中穀物約佔50%左右,並可使用約20%的粗飼料
●生長期飼料中穀物約佔40%,粗飼料可達40~50%
●肥育期飼料則榖物約僅佔25%,粗飼料使用量達70%左右,95公斤以後之飼料,其粗飼料所佔比例高達90%甚至90%以上。

維生素與礦物質必須添加,胺基酸依需要添加,鴕鳥飼料除非必要,一般不添加抗生素等添加劑,離子型球蟲藥不可添加,因對鴕鳥具有毒性,此點需注意。使用不同的粗料應留意其營養成分含量,如禾本科牧草及甘藷莖葉或蔬菜類,水分含量高,蛋白質與礦物質(尤其是鈣、磷)含量低,有些並含多量草酸會影響礦物質之吸收,需特別補充。常用飼料原料的特性分述如下:

一、穀實(物)類
此類原料為利用植物的穀實,其特點為含多量的澱粉,是動物飼料中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能量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易於消化。如上述此類原料隨著鴕鳥年齡的增加,其使用量降低。因鴕鳥在三個月齡前,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差,故穀實類的使用量高,纖維質飼料的使用量低。

(一)玉米(Corn)
玉米是禽畜飼料使用最多的原料,飼料中的使用量無上限,其含能量高,脂肪含量也較其他穀物高,為必須脂肪酸的重要來源,黃玉米含豐富的胡蘿蔔素,為維生素A的來源;玉米含蛋白質較低,一般在7.8%~8.6%之間,且離胺酸、色胺酸及鈣、磷含量較低。另方面,玉米易感染黴菌毒素,使用時宜留意。

(二)高梁(Sorghum, Milo)
高梁的成分與其他穀實類相近,與玉米比較,其蛋白質略高,纖維含量亦較高,能量含量則稍低,並於外種皮含有單寧(Tannis),種皮黑點越多者單寧含量越高,含單寧多則口味澀,適口性較差,且會影響乾物質與胺基酸的消化率。其飼料價值,一般估計為玉米的95~96%,使用量以不超過穀類的三分之二為原則,多量使用時應注意胺基酸的平衡及必須脂肪酸的供給,多量使用會增加發生骨骼問題的機會。在三個月齡以下的雛鴕鳥最好不使用,在較大的鴕鳥飼料中可取代部份玉米。使用量約在5%~20%之間。

(四)大麥(Barley)
大麥的蛋白質及鈣磷含較玉米高,但粗纖維含量亦高,澱粉與脂肪含量較低,故熱能含量較玉米低。6個月齡以後的鴕鳥使用量可達50%。

(五)小麥(Oat)
小麥的蛋白質及鈣磷含量亦較玉米高,其胺基酸組成與玉米相近,但缺乏離胺酸及羥丁胺酸。小麥的適口性佳,是鴕鳥良好的飼料原料,飼料中使用量約為20%~50%。

二、糟糠類
糟糠類為米或麥加工後的副產物,屬農產副產物。其粗纖維含量高,能量含量通常均低,磷含量高,但太多為有機磷,而鈣含量一般均低,為一般禽畜常用的飼料原料。

(一)米糠(Rice Bran)
米糠是稻穀加工的副產品,磷及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全脂米糠甚易氧化酸敗,其原因主要是酵素與微生物作用所致,酵素中影響最大的有脂肪分解酶(Lipase)及氧化酶(Oxidase),在穀粒中脂肪與酵素分開在於不同部位,但碾米後,脂肪與酵素混入米糠中,即起水解作用,導致米糠會急速酸敗。故米糠最好使用脫脂米糠。在6個月齡以上的鴕鳥可使用達14%尚無不良影響。

(二)麩皮(Wheat Bran)
麩皮為小麥粒在製造麵粉過程中所得的副產物。麩皮含有較高的蛋白質(15%左右)、錳、磷(有機磷)及維生素B群,但體積大,能量含量低,為6個月齡以上或種鳥的良好飼料原料,在缺乏優良芻料地區,使用麩皮可取代芻料為粗纖維來源,一般可使用至10~15%。

(三)大麥糠(Barley Bran)
大麥糠為大麥加工精製提取其可食部份後所剩餘的副產物。大麥糠蛋白質含量低(約7.7%),粗纖維含量高,能量含量低,磷(有機磷)及鉀含量多,可使用於鴕鳥飼料。6個月齡以上的鴕鳥建議使用量為10~15%。

三、植物油粕類(植物性蛋白質飼料)
為植物種子經去脂後的殘渣。去脂後的植物油粕含有高量的粗蛋白質,但其胺基酸組成較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差。

(一)大豆粕(Soybean meal)
大豆粕為大豆種子經去油後的殘粕,再經乾燥後的產品。生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素酶、血球凝集素、甲狀腺腫素、抗凝固因子等不良因子,不過在取油過程中可因加熱而加以破壞,減弱其有害作用,提高飼料效率。大豆粕蛋白質含量為植物性蛋白質飼料中最高者,亦是使用最廣者,而蛋白質的品質主要決定於加熱程度的適當與否,加熱不足及加熱過度均不宜。大豆粕胺基酸組成中較缺乏甲硫胺酸,故一般玉米-大豆粕的禽類飼料中均需補充甲硫胺酸。

(二)棉籽粕(Cotton seed meal)
棉仔粕是棉花種子除去外部纖維物質,並經機械或溶劑去油後的殘粕,再經乾燥、粉碎的產物。棉籽粕含蛋白質較大豆粕低,胺基酸組成中離胺酸含量少,甲硫胺酸含量較多,粗纖維含量高,能量含量低。另方面,棉籽粕含有棉籽酚,對動物有不良影響,會使蛋白及蛋黃變色,適口性亦不佳,故在雛鳥與種鳥不宜使用。6個月齡以上鴕鳥使用量亦不宜過高。

(三)油菜籽油(Rape seed meal)
油菜籽粕為油菜種子經去油後的殘粕,再經乾燥、粉碎後的產物。油菜籽粕蛋白質含量較大豆粕低,胺基酸組成中,離胺酸低,甲硫胺酸及色胺酸含量則較高,鈣、磷含量較大豆粕者為高。惟油菜籽粕含有芥子酸及硫醣苷,對動物有不良影響,且適口性較差。在6個月齡以上鴕鳥可適量(5~10%)使用。

(四)其他
如亞麻仁粕、椰子粕、胡麻粕、紅花籽粕、向日葵粕、啤酒粕及醬油粕等亦可適當使用。

四、動物性蛋白質飼料
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是動物體及動物體食品加工的副產物,其蛋白質含量約介於35~85%之間,利用性較高,含有豐富的鈣、磷、未知生長因子(UGF)及較平衡的胺基酸,在幼小動物經常使用,但其價格較昂貴。

(一)魚粉(Fish meal)
魚粉為各種魚類的全身或其中某一部分,經萃取分離油脂、乾燥、粉碎後的產物。魚粉因原料魚來源及魚種不同種類繁多,一般含蛋白質均高(63~70%),其胺基酸組成亦良好,胺基酸組成以含硫胺基酸及離胺酸含量高為特微,維生素B群及鈣、磷含量亦高,且磷的利用率高。因此在雛鴕鳥飼料中,使用魚粉對生長與骨骼發育有利,在種鴕鳥飼料中,使用魚粉,可改善種蛋的受精率與孵化率,但要注意魚粉的品質,使用品質不佳的魚粉反而有害。一般使用量在2%~5%。

(二)肉粉及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
肉粉或肉骨粉為屠宰場或肉類加工廠,屠宰或加工過程所產生的肉片、肉屑、骨及其他廢棄組織,經切斷、充分煮沸、壓榨分離脂肪後的殘留部分,乾燥、粉碎的產物,含磷量在4.4% 以下者稱為肉粉,含磷量在4.4%以上者稱為肉骨粉。肉粉及肉骨粉因原料的品質與成分、加工方法不同及貯存期間的變化,其成分不同。肉粉蛋白質含量約為50%~60%,肉骨粉則介於40%~50%,其胺基酸組成與魚粉者比較,甲硫胺酸及色胺酸較低,且胺基酸易因加熱過度而降低利用率,如含多量的角質與結締組織,則蛋白質的利用率不佳。肉粉及肉骨粉含脂肪量高,易酸敗變質,造成風味不良,品質的穩定性差,使用時宜留意。一般使用量以5%左右為宜。

(三)羽毛粉(Feather meal)
為家禽羽毛經高壓加熱處理、水解後,再經乾燥、粉碎所得的產物。羽毛粉的成分及營養價值,因處理方式、水解程度、原料的純度等不同而異。其蛋白質含量高,約介於80~86%之間,胺基酸組成中離胺酸、甲硫胺酸及色胺酸含量不多,且胺基酸利用率低,故僅能少量使用。良質羽毛粉在鴕鳥飼料中的添加量為2~3%左右。

五、礦物質飼料
鴕鳥採食多量的青飼料,而青飼料中礦物質含量較低,故應補充礦物質飼料。常用的礦物質飼料,如石灰石粉、蠔殼粉、碳酸鈣、磷酸氫鈣、骨粉等。其他微量礦物質亦須視需要添加。

六、維生素飼料
一般飼料原料中維生素大多不足動物的需要,故在飼料中均需補充,依實際需要以合成者補充。

七、脫水苜蓿及青飼料
脫水苜蓿及青飼料普遍使用於鴕鳥飼料中,因鴕鳥除雛鳥外,可利用高量的纖維質飼料,故青飼料宜儘量使用,以降低飼料成本,且對鴕鳥消化道的發育有利。脫水苜蓿含較高的蛋白質及鈣、磷,在外國為鴕鳥飼料主要的粗飼料來源,在台灣可以其他青飼料如狼尾草等取代,以降低飼料價格,但需注意其營養平衡,將營養分加以計算後使用。如以青飼料混合於精飼料中,做成完全混合日糧,則精飼料與青飼料比例以1:1左右為宜,常用青飼料的一般營養成分列如表3-9。

表3-9. 常用青飼料(新鮮)之一般營養成分

項目

狼尾草

盤固草

甘藷莖葉

油菜

苜蓿

爬拉草

玉米桿葉

乾物質(%)

11.7

21.1

14.0

12.3

17.5

20.0

19.4

粗蛋白質(%)

1.1

2.4

2.7

3.2

4.6

1.2

1.8

粗脂肪(%)

0.4

0.8

1.0

0.7

0.6

0.7

0.9

粗纖維(%)

4.8

6.4

3.1

3.0

4.3

5.8

4.8

粗灰分(%)

1.4

2.2

2.0

2.1

2.1

1.4

1.6

鈣(%)

0.03

0.2

0.2

0.2

0.3

0.02

0.2

磷(%)

0.07

0.07

0.1

0.05

0.2

0.07

0.03

鴕鳥的飼養與管理

1.鴕鳥場的建立

1.鴕鳥場的建立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許振忠教授>

一、場地選擇

鴕鳥場 場地選擇,首要考慮滿足鴕鳥的生態條件,包括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自然條件包括地勢、土壤、雨量、氣溫、溼度、風向及日照等;社會條件則包括交通、水源、經濟活動及地區人民的生活習慣等。鴕鳥適宜的環境為乾燥地區,故鴕鳥場宜選擇在地勢較高,較少梅雨,排水便利,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地區,土質以沙質土壤為佳;週邊環境,宜交通便利,遠離其他家禽飼養場,安靜無噪音及環場污染,且水電均方便的地區。

二、場地佈置
鴕鳥場設計應依據飼養規模,確定土地面積,預留未來的發展空間,並考慮衛生防疫的需求,做適當的規劃與佈置。其佈置的原則為:符合生產流程,利於防疫工作,便於運輸移動及職工活動。
大鴕鳥場可大體區分為飼養區、檢疫隔離區、孵化區、管理與職工活動區及青芻料生產區等。

三、欄舍設計
一般鴕鳥欄舍可區分為雛鴕鳥舍、生長鴕鳥舍及種用鴕鳥舍等三大類別。依崔(1999)之建議,列如表4-1。

表4-1 不同類別鴕鳥欄舍建議規格
欄舍類別 鴕鳥月齡(月) 室內面積(M2/隻) 運動場面積(M2/隻) 運動場形狀 標準規格(M2/隻數)
雛 鳥 0-3 1.6 8 長方形 25x5/15
生長鳥 4-6 2 20 正方形 25x25/30
6以上 3* 30 正方形 30x30/30
種 鳥 產蛋 5 300-400 長方形或楔形 25x30/3-4

* 僅為遮蔭棚。

(一)雛鴕鳥舍
雛鴕鳥舍一般以長方形為多,舍內區域應可密閉,設置保溫設備,保溫設備可使用紅外線燈,或一般雛雞使用的保溫傘。舍內應保溫性良好,防潮濕,易於通風換氣及清潔衛生為原則,雛鴕鳥舍外緣應向外延伸約3公尺,設遮雨棚,供雛鴕鳥於雨天時運動之用。舍內床面可使用高床網狀床面或水泥床面,在保溫時於床面上舖布袋,增加保溫效果。運動場圍欄高度約為60公分以鐵絲或塑膠網為材料,網孔目約為2公分x 2公分大小。運動場地面可使用水泥或沙土地面,各有利弊,水泥地面易於滑倒受傷,但沙、土地面則容易因鴕鳥食入過多沙土致發生腺胃阻塞。建議水泥與沙土地面各豐一個月齡內,僅於水泥地面運動,較大後方放入沙、土地面。

(二)生長鴕鳥舍


生長鴕鳥一般採大群飼養,因可能群體奔跑,故欄舍以採正方形設計較佳。圍欄高度約80-100公分高,圍欄材質可使用鐵絲網或錏管等。鐵絲一般使用10號線,網孔6公分x6公分,間隔3公尺寬豎立柱子(錏管)一根以固定鐵絲網,鐵絲網上緣,以塑膠水管包柱,以防尖銳的鐵絲刺傷鴕鳥。在台灣氣候溫暖,生長鴕鳥舍大都僅設遮雨棚,四周無密閉,供雨天遮雨及夏天遮蔭之用。

(三)種用鴕鳥舍
種鴕鳥在配種時,公鴕鳥常會追趕母鴕鳥,故必須提供較大的運動場,運動場以長方形或楔形為佳,便於鴕鳥奔跑拐彎。每組種鳥為1公配2-3母,運動場面積約需1200平方公尺。

台灣因地狹人稠,種鴕鳥的運動遠較以上面積為小,常造成圍欄之錏管被撞彎或撞壞。種鴕鳥舍圍欄高度約1.5公尺,圍欄使用的材料與規格,類似生長鴕鳥舍,運動舖約30公分厚的粗砂,以利排水,保持運動場乾燥。

以下收集國外的相關資料,提供業者參考。

在納米比亞集約營下,鴕鳥由小到大,大都採階段性順序移入較大面積的飼養舍,其飼養所需面積列述如下:

1、3~4週齡,每25隻為一群,飼養面積為10公尺x 5公尺,圍籬高60公分。
2、2~3月齡,每25隻為一群,飼養面積為15-20公尺x 5公尺,圍籬高80公分。
3、4~5月齡,每25隻為一群,飼養面積為25-30公尺x 5公尺,圍籬高90公分。

4、6月齡以後移入成鳥舍,一群約50隻時,飼養面積為30公尺x 30公尺,為避免鴕鳥皮膚受到損傷,一般在運動場圍籬懸掛輪胎作為保護。種鳥在繁殖季節一公配2母約需50公尺x 50公尺之空間。

美國印地安那州肉鳥場,肉鳥飼養至出售每隻約需13平方公尺的空間,而種鳥在繁殖季節,以2公配3母或2公配4母為例,其運動場約需15公尺x120公尺,並附加一可避風雪的房舍,在美國Southwind種鳥場,在繁殖季節1公配2母,使用25公尺x 50公尺的空間,商業生產一群飼養的隻數一般較多,如美國為7公配15~16母;南非則常30~40公配60母。在南非Ostriches galore breeding station,亦有使用林間放牧成年種鳥,以1公配2母的比例放入,每隻所佔有的面積相當大。飼養鴕鳥運動場的出入口需夠大,以方便卡車出入,在運動場內通常亦以廢輪胎作為給飼器,以浮球式飲水器供給飲水。

2.育成期鴕鳥的飼養管理

2.育成期鴕鳥的飼養管理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 許振忠教授 >
   育成期鴕鳥是指91日齡~26個月齡者,其中91日齡至14個月齡為生長階段,14個月齡以上為種用預備階段。一般鴕鳥在3個月齡內死亡率最高,4個月齡以後,消化系統逐漸發育完善,可採食及消化較多量的纖維性飼料,鴕鳥在6個月齡之前,生長最快,6個月齡之後,則生長漸趨緩慢,飼料效率亦較差。
    故生長階段的鴕鳥,依營養需要量的不同,又區分為生長前期(16週齡至6個月齡左右;體重約45至65公斤)及生長後期(6個月齡至14個月齡;體重約65公斤至100公斤)生長前期與生長後期飼糧蛋白質之含量為16%與12~14%,種用預備期10%。其飼養原則為:生長期配合飼料與青飼料給與自由攝食,使其發揮最大的生長潛力;6個月齡以後,配合飼料應限飼,而青飼料則給與自由攝食,給與較高的飼糧纖維含量,藉以降低飼料成本,並維持鴕鳥腸道的正常功能。留為種用的鴕鳥,於生長後期更應注意限飼,以免過於肥胖,影響未來的繁殖效率。各期飼糧的更換應採漸進式,不可立即更換。
     3個月齡以後的鴕鳥,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不需特別的房舍,但在台灣夏季高溫,應設有遮蔭及遮雨棚,避免中午太陽直射,最好在運動內有樹木,供自然遮蔭。如作為種用的鴕鳥,在14個月齡以後,體重增加極少,此時期鴕鳥尚未性成熟,最重要的是防止過於肥胖,故必須控制飼料的餵飼量,以青飼料或乾草粉為主,配合飼料的餵飼量,每天控制在1公斤以內,此階段之飼養密度,在地狹人稠的台灣,舍內每隻8 M2,運動場每隻50 M2,以群飼養,每群20~30隻為宜。飼養場地應每週消毒一次。

3.鴕鳥的育種

3.鴕鳥的育種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許振忠教授>

飼養任何的禽畜成功的首要條件,是要有優良的遺傳特性,故在飼養之前,選種甚為重要,也就是要選出優良的個體留為種用。一隻良好的種鴕鳥,本身必需具備性能高,外型佳,發育良好,繁殖性能優異,合乎品種標準。

一、選擇的項目

(
一)依據體型外貌選擇
1、體形外貌:
體格健壯,發育均稱,外貌結構良好,性情溫馴,頭部清秀,眼大而有神,姿勢端正,步伐敏捷,體軀長,寬且深,腰脊微龜背形,不彎曲,不過肥,也不過瘦,羽毛除腹部外,覆蓋均勻,腿腳長短適中,姿勢端正,趾強壯有力,後軀豐滿肥厚。
2、發育情形:
選種時,同品種、同齡的鴕鳥,體重與體形較大的留為種用,其生產性能較高。
3、生殖器:
雄鴕鳥的陰莖粗大、長、向左彎曲,陰莖長25厘米以上。

(二)依據紀錄選擇

1、生長發育:係指增重及各部位的發育。
2、生產性能:
(1)產肉性能:如飼料換肉率、屠宰率等。
(2)繁殖性能:指初產日齡、產蛋量、蛋重、受精率、孵化率、出雛率及雛存活率等。

4.鴕鳥蛋孵化

4.鴕鳥蛋孵化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馮誠萬>

一、種蛋的收集

人工飼養時,可以人工做一圓形鴕鳥窩,直徑約1.4~2m,深約20cm,以人工舖砂床製作。台灣多雨,須設有防風雨之房舍,保護母鳥產蛋時不受風雨的侵襲,每天在母鳥產蛋後,離開窩巢時,以清潔的塑膠袋套於手上撿拾,鴕鳥蛋在搬運時,可使用泡棉製之存放盤。

二、鴕鳥蛋的清洗
每次檢蛋後需馬上洗蛋,使用洗劑的溫度必須高於種蛋本身的溫度,可使用 1% Viron’s的洗劑或乾淨的溫水清洗,清洗後風乾再貯存,種蛋在貯存前可先以甲醛煙燻消毒。

三、鴕鳥蛋的貯存
為了要獲得較高的孵化率,對種蛋適當的處理及貯存是必須的,一般建議貯存時間為7天以內,種蛋貯存於15~18℃(59~64.4℉)相對濕度70%之條件下,種蛋貯存時鈍端朝上傾斜45度,貯存處所需通風良好,每24小時要翻蛋一次。

四、鴕鳥蛋孵化的條件
(一)孵化器
鴕鳥蛋平均孵化期為42天,鴕鳥蛋較大,其蛋盤亦需較大較深。種蛋孵化前,孵化器應充分水洗消毒,種蛋以傾斜45度置放於蛋盤上,孵化器內溫度為36~36.4℃,相對濕度為22~24%,孵化期中1~39日,每1~2小時翻蛋一次,以90度翻蛋。種蛋在孵化期每週照蛋,受精蛋於蛋的一邊會顯現黑點,如無黑點為未受精蛋,但鴕鳥蛋殼厚容易誤判
(二)出殼器
於第39日種蛋移入發生(出殼)器平放,此時發生座內的溫度應為35.6~35.8℃,相對濕度35~45%,種蛋在發生座中不需翻蛋,相對濕度最初會增加至 50~55%,稍後出殼開始時,濕度會上升至 70~75%。

5.雛鴕鳥的飼養管理   

5.雛鴕鳥的飼養管理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 許振忠教授 >

鴕鳥的飼養管理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育雛期、育成期及種鳥期。育雛期是指出殼至3個月齡的小鴕鳥,此階段因雛鳥的生理機能尚未健全,對疾病的扺抗力低,對環境條件的變化十分敏感,故此時期是鴕鳥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其飼養管理是鴕鳥整個生長周期中最困難、技術最高,更需有豐富的經驗,才能飼養得好。

一、雛鴕鳥生長發育的特徵
(一)生長發育快
雛鳥自孵化出殼至3個月齡,其生長發育其為迅速,如飼養管理不當,發生腳部問題,最常見的為叉腳症,而造成雛鳥起立不能而死亡。

(二)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
此階段由於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對粗纖維與脂肪的消化能力尚差。

(三)體溫調節能力差
雛鴕鳥因機體體溫調節系統發育尚未健全,且身體被毛為絨毛,尚未生羽,又缺乏皮下脂肪,保溫能力不佳,因此雛鳥的體溫會受環境溫度波動之影響,故此階段需有完善的育雛管理。

二、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一)育雛前的準備
育雛前,必須對育雛所需的設施與措施充分準備,以確保育雛工作之順利行。

1、育雛設備之消毒
在新雛進入育雛設備之前,必須把育雛場地、器具及保溫設備準備齊全,並徹
底清洗消毒。
(1)育雛舍之清洗消毒
育雛舍如能採統進統出時,上一批雛鳥育雛結束後,育雛舍(含運動場),必
須徹底清潔,運動場如為砂、床,先將上層污穢的砂清除,水泥地面及牆
壁,可先噴灑消毒水,再徹底洗刷及消毒。清洗應將地面、牆壁及器具表面
污物完全清除乾淨,如此消毒水才能發揮作用。消毒水的種類很多,使用方
法也不同,應依照使用方法的說明使用。
   
育雛舍如果能密閉,則可用燻煙消毒法,其方法為每1立方公尺空間使用40毫
升的福馬林及20公克的高錳酸鉀,使產生甲醛氣體,以達消毒之目的,此種
化學作用會產生熱,也會侵蝕金屬物質,不可使用玻璃器皿,以免破裂,也
不要使用金屬容器,最好使用陶器及瓦罐者為佳,燻煙經1~2小時後將門窗打
開,使育雛舍通風。
(2)育雛器具之消毒
所有的育雛器具如保溫傘、飼槽、飲水器等,亦均應清洗乾淨、消毒。小器
具能浸漬消毒者,均經浸漬,再經水洗乾淨,於烈日下曬乾,然後收容於育
雛舍內燻煙消毒。

2、育雛溫度
進雛前24小時應打開育雛器,測試並調整育雛器內的溫度為32~32℃(90~95℉)
,室溫以21℃(70℉)左右為理想。

3、飲水
在雛鴕鳥到達前4小時,即應備妥飲水器裝滿飲水,並放入育雛器下,使其溫
度能達室溫,飲水中可添加維生素或抗生素以防止雛鳥發生緊迫。

(二)入雛
雛鳥出殼後,24~36小時,應將雛鳥放入育雛器中,依據雛鳥的體重大小群,每群約15~25隻,應注意雛鳥的活力、健康狀態、檢視死亡率、淘汰不良者,在第1週需經常巡視育雛舍,以確保雛鳥飲水及進食正常。

(三)育雛之要素

1、溫度
雛鳥孵化離開孵化器後便移入育雛器,此時是飼養鴕鳥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三個月齡之內鴕鳥最容易死亡,六個月齡以後死亡率即極低,一般孵化後至6個月齡的死亡率平均為35%。雛鳥在放入育雛器前,先以碘酒消毒臍部,並灌飼維生素與電解質,然後移入育雛器保溫,可以紅外線燈保溫,或使用地板加熱方式保溫。育雛器內應保持溫暖和乾燥,腳踏部份最好使用昇高的網幕墊板,育雛器內與鴕鳥背同高的溫度,在四週齡內保持在30~32℃(86~90℉)。昇高的網幕墊板可防止雛鳥與泥土及糞便直接接觸而遭到污染,罹患疾病,剛孵出的雛鳥其地板網目大小應為1/4~1/2吋,超過2~3週齡後增加為1/2~3/4吋。

雛鳥應儘早放至室外接受陽光照射,使獲得充分的維生素D,室外育雛區域,亦使用網幕墊板,2個月齡以後,可放至草地地面或運動場地飼養給予充分的運動,戶外必須設遮蔭棚,一般在8週齡內均需設紅外線熱源燈泡供夜晚寒冷時保暖,場地需保持乾燥,於納米比亞在育雛階段,相當注意場地的環境清潔,一群雛鳥使用二個育雛區每日輪換使用,在未使用之日進行清洗消毒,網幕墊板每日更換清洗。

如育雛區過度通風,則雛鳥於育雛區風向的下方。停止保溫時,不能突然停止,需採漸進方式由中午先開始,漸延長不保溫時間。如使用保溫傘,也不可將保溫傘突然移去,應隨著雛鳥之生長,保溫傘逐漸調高,停止保溫後移去。保溫期間,依季節氣溫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應注意雛鳥腹部的保溫,增進雛鳥的健康,促進卵黃吸收。

以紅外線或保溫傘保溫,熱源在上,向下輻射。因此,在水泥地面或沙地面或條狀地板上面育雛時,保溫區可用草墊或木板墊底,並在其上覆蓋麻袋,防止雛鳥著涼。

2、濕度
雛鳥在育雛階段所需的相對溼度要求,宜保持在55~70%為理想。如溼度太高,應以除溼機除溼,降低育雛舍內之溼度。

3、通風
通風、換氣與保溫會互相起衝突,把育雛舍門窗緊閉並不好,如換氣不良,將因污穢空氣引起呼吸道疾病,故應保持適當的換氣,如人進入育雛舍會有不舒服感,即可能通風、換氣不良,另方面應防止賊風的侵襲。

(四)餵料與給水
在入雛前4小時,備妥飲水於育雛器內,已如前述,入雛後應注意確定每隻雛鳥都喝了水,飲水中可添加抗生素及維生素或電解質,供飲用2~3天,以防止發生緊迫,並可添加3 ppm的氯於飲水中消毒,48小時後即應停止添加氯於飲水中,每人應清潔消毒飲水器,3週齡以前的雛鳥,可使用雞的飲水器供水,不要用水盒供水,以防止雛鳥跌入水盆中,3週齡以後可改用水盆或浮球式飲水槽。

雛鳥出殼後,體內尚貯存有營養豐富的卵黃,可供其3~5日齡的營養需要,因此出殼後4日左右,尚不需供給飼料。剛開始給料時,可將飼料灑上少許維生素顆粒,並給予少量細切的牧草,通常雛鳥會自行採食不需協助,如果不會採食,則可放入一隻稍大的幼鳥誘導採食,如雛鳥自小即由母鳥帶領,則可自母鳥處學習採食飼料及牧草。在南非歐之頌地區常以1公2母帶領一群(20~30隻)幼鳥一起飼育放牧覓食,可節省勞力及育雛費用。雛鳥的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胃容積較小,消化能力較差,因此應少餵多餐。雛鴕鳥最喜愛青綠飼料,通常可將配合飼料拌在青綠飼料中一起餵飼。青綠飼料最好較溼潤,使能粘住配合飼料,也可使用少量水拌和。餵飼的青飼料必須鮮嫩,以免導致腺胃阻塞,發生食滯現象。

(五)稱重
2個月齡以前的雛鴕鳥,應每週稱重一次,及時瞭解增重情況,並判定正常雛鴕鳥的增重曲線,如增重過快,應限飼以免體重增加太快,引發叉腳症。

(六)清潔衛生

雛鴕鳥對疾病的抵抗力差,徹底的清潔衛生相當重要,此為育雛成功的重要工作。雛鳥孵化後3天,最好每天以碘酒消毒臍部,並可在飲水中添加萬分之一(100 ppm)之高錳酸鉀,清洗胃腸道。育雛室及運動場每週消毒2次。消毒藥應多種輪流使用,以確保消毒的效果。

(七)防疫接種
雛鳥在1及4週齡時,實施新城雞病(ND)預防注射。

(八)光照
雛鳥在孵化後三週內採連續光照,以後則可採12小時光照。

6.繁殖期鴕鳥的飼養管理 

6.繁殖期鴕鳥的飼養管理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許振忠教授>

一、飼養方式

鴕鳥至26週齡以後逐漸進入成熟,母鴕鳥較早,公鴕鳥較晚。此階段的飼養方式,可分為放牧飼養與集約飼養,如南非的Oudtshoorn地區,大多實施放牧飼養,每欄飼養50~100隻,甚至更多,放牧於大草原上。每天定時補充精飼料,每天或隔天撿蛋一次。此種飼養方式粗牧,節省勞力,飼養成本較低,但產蛋量,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均較差。在台灣、歐洲、美國、澳洲及中國大陸等,則採集約化經營,將鴕鳥按適當的公母比例配對分組,例如台灣,每欄飼養1公2或3母為一組為多。此種飼養方式,為將鴕鳥飼養於面積有限的飼養欄內,每隻舍內面積僅20~30m2,運動場200m2,甚或更小,多以完全飼糧餵飼,再補充青飼料,隨時撿拾種蛋,鴕鳥的產蛋重、種蛋的受精率與孵化率較高,人工費用及飼養成本較低。

二、公母比
一般飼養場種鳥的公母比,以1:2較適宜,如公鳥確實非常優秀,體格健壯,偶有1:3者,但其中一隻母鳥所生的種蛋,可能受精率會較差。

三、餵飼
此階段種鴕鳥的消化道發育已完全,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強,因此應以多餵飼青飼料,防止種鴕鳥過於肥胖為原則,以提高種蛋的受精率。產蛋期精料約含粗蛋白質18%,粗纖維6~8%,鈣磷比4~5:1;非產蛋期精飼料約含粗蛋白質14%,粗纖維可高達16~18%。精飼料的餵飼量,依青飼料的品質不同而異,產蛋期種鳥飼料,每日每隻約1.5~1.6公斤。如青飼料品質不佳,可將青飼料切短後與精飼料混合後餵飼。由育成飼料轉換成種鳥飼料,應採漸進式,以免發生消化擾亂,造成下痢等消化道疾病。

四、衛生管理
種鳥一般長期飼養於欄舍內,必須注意活動地區的衛生消毒工作,每二週宜進行全面消毒一次,消毒液應以毒性及腐蝕性較低者為宜,以使用對鴕鳥無影響的中性消毒液為佳。飼料必須新鮮,不可存放過久而導致發霉,發霉的飼料不可使用,以免影響繁殖效率,掉落地上的飼料,應每日清除,避免發霉後被鴕鳥採食。飼養欄及運動場應排水良好,舍內及運動場舖10~20公分厚的河沙,以利保持乾燥。

五、撿蛋
在下午母鳥產蛋期間,注意觀察母鳥的產蛋情況,留意母鳥的產蛋時間,當母鳥產蛋時,雙手戴清潔的手套,或以清潔的毛巾,接住產下的蛋,以免蛋產於地面被污染,如蛋產於運動場,應即刻撿回,污染的種蛋,應立刻消毒處理,每日收集的種蛋,宜使用甲醛氣體煙燻或中性消毒液消毒後,存放於貯蛋室,以備供孵化。

六、觀察記錄
管理者每日應仔細觀察每隻鴕鳥的採食、飲水、排糞及活動狀況是否有異常,並加以紀錄,並紀錄個別鴕鳥配種時間,次數,產蛋時間,地點,產蛋情況,蛋重,蛋的顏色,蛋形及蛋殼品質,並將紀錄保存,如有異常應立即檢討改進。


「台灣區人工飼養鴕鳥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促進會員友誼與技術交流,提昇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技術,辦理鴕鳥種鳥系譜建立與鑑定工作,調節產銷秩序及舉辦有關人工飼養鴕鳥福利事業為宗旨。

關於鴕鳥協會